IT之家 5 月 3 日消息,由密歇根大学天文学家玛丽?安?林巴赫领衔的一支科研团队,借助詹姆斯?韦布空间望远镜(JWST)发现了第一颗围绕死亡恒星(白矮星)运行的系外行星 WD 1856+534 b,同时也证实它是迄今为止最冷的系外行星。

该行星距离地球大约 80 光年,温度低至-87°C(-125°F),刷新直接观测系外行星的低温记录,相关预印本论文已于 4 月 23 日发布于 arXiv 平台(IT之家附
DOI:10.48550/arXiv.2504.16982)。

观测数据显示,这颗木星大小的气态行星以 1.4 天周期环绕一颗白矮星运行。林巴赫表示:"我们既惊讶又兴奋 —— 它确实是颗行星,而且是温度极低。"

此前通过退役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获取的有限数据(最初于 2020 年首次发现),科学家无法确定该天体是行星还是褐矮星。现在,得益于韦布的高灵敏度测量装置,科学家首次实现直接捕获行星自身光线,并精确测定其质量与温度。

研究发现,WD 1856+534 b 所处轨道位置属于理论上的 "禁区"。按照人类有限的认知,该区域距离白矮星过近,当其母星处于红巨星阶段剧烈膨胀时,它早就应该被吞噬掉了。

林巴赫指出:“这强有力地证明行星不仅能从恒星剧烈死亡中幸存,还能移动到我们此前认为不可能存在的轨道。”该发现暗示行星迁移可能是进入白矮星宜居带的关键机制,为潜在生命存在提供新线索。

该行星以-87°C 超低温打破了此前 Epsilon Indi Ab 保持的 2°C(35°F)低温纪录。韦布望远镜当前探测极限为-198.15°C(-324.67°F),未来观测计划将挑战该阈值。林巴赫强调:"这是将太阳系置于更广阔银河系背景下研究的难得契机。"

研究团队计划于今年 7 月进行第二轮观测,通过对比一年间恒星位置变化,探测是否存在其他行星解释 WD 1856+534 b 的迁移路径。"无论是否发现新行星,这都是理解此类系统演化机制的关键步骤。" 林巴赫表示。若确认多行星系统存在,将验证引力相互作用导致轨道迁移的理论模型。

该发现为气态巨行星大气层研究开辟新路径。天文学界有望首次对这类低温系外行星展开详细大气分析,进而深化对木星、土星等太阳系气态行星形成过程的理解。

标题:曾逃过“注定被吞噬”命运,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迄今最冷系外行星

地址:http://www.hmhjcl.com/bigualu/499379.html